工業局自2006年推動「平面顯示器設備自製率倍增計畫」以來,至2009年共投入10億元經費,協助國內廠商完成729件技術輔導案,輔導廠商達343家,並協助傳統機械業者升級轉型。 工業局官員指出,由於國內半導體、太陽能電池產業零組件自製率偏低,但大部份製程技術與平面顯示器接近,因此,該計畫已從平面顯示器擴大到半導體、太陽能電池設備領域,希望能夠藉由推動平面顯示器設備零組件本土化之成功經驗,加以提升國內太陽能電池設備耗材零組件的自製率。目標從2009年小於5%,提升至2012年的80%以上,半導體設備零組件自製率,目標從2009年的15%,提升至2012年的80%,以延續台灣在全球的光電產業的重要地位。
該計畫推動至今,平面顯示器製程設備自製率已從2004年的5.6%,提升至2009年的60%;零組件及耗材自製率也從2004年的12.5%,提升至2009年的80.4%,進而促進產業投資47億元,增加產值132億元,降低生產成本83億元,創造就業人口1,063人,對促進國內整體經濟發展與提供就業機會有相當助益。
隨著歐美市場步入復甦,資本支出帶動台灣電子產業大躍進,美國ISM製造業指數連續3個月在代表景氣復甦的50以上,10月達55.7,歐元區製造業10月亦達 50.7,顯示復甦在即。美國企業已連三季獲利成長,將帶動未來另一波新的資本支出,預估2010年主要產業資本支出將成長逾30%,例如全球半導體、面板產業的資本支出成長率將可望達33%及35%,台灣相關龍頭廠商具全球競爭力,成長可望大躍進。
參考資料:工商時報